我们需要一种怎样的生活?达到什么样的程度才会令人满意?人们更愿意为哪些商品买单?
现在的很多公司,尤其是国内的几大互联网巨头,个人认为很大程度上更多地靠人的成瘾性以及其他弱点挣钱,而不是靠着为用户创造更多价值挣钱(to B业务另当别论)。
我们期待在自己的肚子充实之后,自己的精神也能更充实。我们想要很优秀的产品体验,于是我们愿意为苹果买单;我们想要满足对世界的好奇心,于是我们为昂贵的机票买单;我们愿意节省更多时间,于是我们为各种技术买单;我们还愿意:发现新的生活方式、接触更上层的社会、让子女接受更好的教育、获得他人认可、解决自身痛苦、跟上时代的步伐……
但是众多巨头的故事告诉我们,靠用户自己认可某个产品的价值是极其不划算的,应该控制用户心理、占领用户时间、旁敲侧击地洗脑宣传,才能更好地达到目的。
抖音的算法让用户addict to it,成就了字节的辉煌。腾讯的游戏与社交共同发力,拿捏社交场合的人性弱点构建微信,拿捏用户对app固有的成见、应用门槛和方便、直观的微信认证及社交体系把小程序做大,拿捏微信的传播特点和成瘾性机制搞出视频号让无数不了解抖音的父母迷上短视频……
还有很多以往我看不见的东西,比如给人伴侣般体贴体验的游戏,比如小天才电话手表,比如给人精神慰藉的二次元产品等等,都通过抢夺用户的心成功地夺得了用户的钱包。
生成式AI突飞猛进的时代,走向会是如何?
第一批吃螃蟹的也许是以星野为代表的夺取用户内心的产品。接下来呢?
夺取用户内心得满足用户的情感需求,正好碰上这样一个情感需求普遍得不到很好地满足的时代。星野类的拿捏心理的产品应该会持续涌现。另外,精神充实产品、效率产品和新的信息组织产品可能是接下来的重头戏,因为这需求一直都存在,只是缺少技术实现。精神充实产品通过拿捏心理壮大,效率和信息组织通过规模效应和本身价值壮大。
其实一个人要想充实精神可以有很多以往看起来很高雅的方式去实现,但是很多人没有这样的时间和精力成本。可能会有一种对用户进行充分洗脑的产品,将以往的高雅元素揉碎塞进用户的胃里,并且保持高雅的原状。保持原状是区分于其他已经存在的同类产品的关键,因为现在很多短视频里极其不讲究的大字标题、土味bgm等把原状弄得支离破碎。以往此类产品有个难点是用户得先认可其价值才会持续投入,但没有鸡就没有蛋,最初的小雪球滚不起来也就没有后续越滚越大的大雪球。现在很多人都有此类的作品和尝试,为什么说此类产品是新产品呢?关键在于信息的重新组织。我不知道以后信息的组织形式和检索形式会发生怎样的变化,但是肯定会变。一旦变了,减少信息差了,以往的很多高价值却少有人享用的生活方式会涌入一大批尝鲜的人。虽然这在最近十来年已经有太多类似的案例,只不过以后可能会更进一步,因为以往的信息都是用户自己选择分享的、公开性极强的,而不像与一个人聊天一样具有私密性、特殊性。
另外,效率工具和信息组织工具是显而易见会变革的,现在也已经能看到很多新工具了,但是肯定远远不够,一是幻觉问题未能很好地解决,还有就是返回的结果过于笼统和普适,切不中真实需求。当互联网的激励机制和检索机制更成熟之后,不敢想象会发生怎样翻天覆地的变化。一方面,人们的所知所想被更多地分享,另一方面,人们可以更精准地检索到这些它们需要的信息。而现在,更多的是在获取信息的方式上优化,比如用自然语言搜索,用自然语言返回,而不是更精准地检索和组织信息。想象一下,当你在知乎上提一个问题时,即使是很刁钻的问题,也总能找到已有的观点和办法,而不是像现在得靠别人刷到某个问题才有机会解答你的疑问,而且很难遇到知道答案的人刷到这个问题。但是实际生活中人的经验会以很多方式分享出去,只是我们检索不到,以及缺乏激励机制让这些经验公开。如果在有效的激励机制下我们可以用自然语言不费时间和精力地分享,并且可以被自动转换为可供检索的结构化数据,然后在一个地方高效地组织起来……其实现在的很多产品都实现了后面的两步,只是激励机制和极低成本的分享方法缺失,并且后面两步组织起来的数据不统一。
结合一下,会不会出现一个产品,用成瘾方法拿捏心理的时候,将他的经验自然而然地、尽可能多地取出来,然后用各种方式征得他同意之后转换为可供检索的信息。听起来很变态,但却是很多巨头在做的事、在用的方法。它确实有效,只是我这么说显得很不人道。
得想想这样的产品会以怎样的形式呈现。